碳价一路上涨,10万亿大市场开启
近年来,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,碳市场作为推动减排的重要工具,其发展备受瞩目。
特别是在中国,随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不断扩围和碳价的持续上涨,一个规模高达10万亿元的大市场正在悄然开启。
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,也预示着未来经济发展的新趋势。
经过三年的发展,市场总体运行平稳,制度体系日趋完善,数据质量全面改善,以碳市场为核心的中国碳定价机制正在形成。
然而,与欧盟等覆盖多个行业的成熟碳市场相比,中国碳市场仍存在诸多不足,其中最大的问题便是市场覆盖范围有限,仅覆盖了发电行业,导致市场活跃度低,市场机制作用未能充分发挥。
生态环境部发布的《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水泥、钢铁、电解铝行业工作方案(征求意见稿)》标志着碳市场扩围工作正式进入实施阶段。
根据该方案,水泥、钢铁、电解铝行业将被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,2024年是首个管控年度,2025年底前完成首次履约工作。
这一举措将新增重点排放单位约1500家,覆盖排放量新增加约30亿吨,使得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比例将达到约60%。
碳市场的扩围无疑将带来更大的市场蛋糕!!!
根据《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(2024)》的数据,现有重点排放单位2257家,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。
此次扩围后,控排企业数量将大幅增加,配额交易量也将随之攀升。
北京绿色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预测,未来如果发电、石化、化工、建材、钢铁、有色金属、造纸和国内民用航空等八大行业全部纳入,控排企业可能达到7000-8000家,甚至超过1万家,配额则可能达到70亿吨-80亿吨,交易金额有可能到达10万亿元以上。
自全国碳市场启动以来,碳价总体呈上行趋势。
从开市首日的48元/吨到2023年的收盘价79.42元/吨,上涨了65.46%。
2024年4月24日,碳价更是历史性突破100元/吨大关,最高达到104元/吨。
截至2024年10月31日,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达到494065892吨,累计成交额29716889413.18元。
全国碳市场日均收盘价为102.98元/吨,相较于9月的94.26元/吨显著上涨9%以上。
碳配额价格呈现一个波动上涨的趋势,除了个别交易日外,最低价也已经超过100元/吨。
◆碳市场的扩围增加了市场的参与主体和交易量,特别是新增的约1500家企业的碳排放量将推高市场对碳配额的需求。
扩容后,市场的覆盖量将从40%增至60%,这意味着更多企业将需要通过购买碳配额来履约。
因此,供需不平衡的情况将导致碳配额价格上升。
◆随着碳市场逐步从免费配额过渡到有偿配额,市场的竞争性将进一步加剧,碳价将呈现上涨趋势。
◆政策层面可能通过拍卖和交易机制的引入,进一步增强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,这也将促使碳价上行。
◆一些企业可能会面临更大的成本压力,特别是对于那些高排放行业的企业来说,碳价的上涨将直接增加其运营成本。
◆碳价的波动也可能给市场带来不确定性,影响企业的决策和投资。
因此,如何在推动碳价上涨的同时,平衡好企业发展和减排的关系,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。
针对这一问题,政府和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。
◆政府应继续完善碳市场的政策框架,出台更加严格的碳配额管理措施,以确保市场的公平性和有效性。同时,政府还应加大对低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,降低企业的减排成本,提高其参与碳市场的积极性。
◆企业应积极适应碳市场的要求,加强内部管理和技术创新,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排能力。此外,企业还可以通过参与碳交易、购买碳配额等方式,灵活应对碳价的波动,降低其对企业运营的影响。
此外,碳市场的扩围和碳价的上涨还将促进国际气候合作的深化。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,国际社会对于减排的呼声越来越高。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国之一,其在碳市场建设方面的努力和成果备受瞩目。通过参与全球碳市场合作,中国不仅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和技术成果,还可以在国际气候治理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。
然而,如何在推动碳价上涨的同时,平衡好企业发展和减排的关系,以及如何在国际气候合作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,仍是中国碳市场建设面临的重要挑战。
只有政府、企业和国际社会共同努力,才能推动中国碳市场不断完善和发展,为实现全球气候治理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。